作者:忻州政协
来源:忻州政协
发布时间:2021-02-22
浏览量:6346
最早记载战国赵肃侯修筑长城的是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中载:“肃侯十七年(前333),“围魏黄,不克,筑长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按:赵长城从蔚州北,西至岚州北,尽赵界。又疑此长城在漳水之北,赵南界。这段长城则属于赵肃侯筑的北长城,南长城在河南。在此后的历史上,不少历史书因袭这种说法。明尹耕《九宫私记》云:“余尝至雁门,抵岢、石,见诸山多有断(音竹,。)削之处,逶逦而东,隐见不常。大约自雁门,抵应州,至蔚东山三涧口,诸处亦然。问之父老,则日古长城迹也。及读史,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有赵肃侯筑长城事,乃悟,盖是时三胡(东胡、林胡、楼烦。)并强,楼烦未斥,赵之守境,东为蔚、应,西则雁门,故肃侯所以筑之。则父老所谓长城者,乃肃侯之城,非始皇之城也。”
《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十九年(前307)“春正月,大朝信宫,召谋臣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故城在今高邑县西南),遂之代北,至于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山(在河南林县西20里)。召楼缓谋曰:‘我先王(肃侯)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潭漳滏之险,立长城。”
当代不少专家也认为有赵肃侯修长城之说。在《历代长城考》中,寿鹏飞说:赵长城有三,“一在赵中部,《史记正义》:‘赵长城从蔚州西北至岚州’。《畿辅通志》以此城为即今宣府南边,故址今存。东自蔚县蜚狐口,南至涞源,西折迳灵丘、浑源诸县,又西历平型、北楼、宁武、雁门、偏头诸关以至河曲之长城,是其遗址,经元魏及明代重筑,称为内边长城。”
到清代乾隆时,所修《大清一统志》《大同府志》等均征引唐代《正义》而说大同古长城,为“赵肃侯十七年,筑长城,从云中以北至代”之语。今宁武县涔山乡一品奇石之下有摩崖石刻,书“紫塞长城”四个大字,乾隆版的《宁武府志》也说:“在楼子山上有古长城遗迹,明正德中兵备张凤翊立石山下,曰紫塞长城,或疑为六国赵时所筑之旧城。”
目前忻州能看到的战国赵长城,主要是在宁武县。在东寨镇坝沟湾村东的山梁上,有一道战国长城,当年山西省著名长城专家张亚平说,这是宁武县唯一的赵国长城,要保密。长城为石片砌筑石片厚5—15厘米,墙体上隔不远处有梅花形的流水孔。长城沿山险悬崖蜿蜒向上,从汾河的河道延伸至管涔山的山顶,保存墙体的地方约三公里。保存最好的地方墙体高约5米,顶宽3米。在东寨镇谢岗地、大洼村一带,同样有一段,和坝沟湾村的长城是一道,只不过被汾河峡谷和山险墙将墙体割断。长城同样为石砌,修筑形式和坝沟湾的长城相同。长城从谢岗地南山一直蜿蜒至大洼村西北部的山崖,长达10公里。保存最好的地方残高四米多,顶宽三米。
除宁武县有战国赵长城之外,在原平、代县、繁峙一带的雁门山,亦为勾注山、夏屋山、铁甲岭一线,整个为恒山山系的山脊上按史书记载修筑过赵长城,应当有残段,只不过因不是旅游区未有人寻找,暂未发现罢了。
作者:忻州政协
来源:忻州政协
发布时间:2021-02-22
浏览量:6346
最早记载战国赵肃侯修筑长城的是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中载:“肃侯十七年(前333),“围魏黄,不克,筑长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按:赵长城从蔚州北,西至岚州北,尽赵界。又疑此长城在漳水之北,赵南界。这段长城则属于赵肃侯筑的北长城,南长城在河南。在此后的历史上,不少历史书因袭这种说法。明尹耕《九宫私记》云:“余尝至雁门,抵岢、石,见诸山多有断(音竹,。)削之处,逶逦而东,隐见不常。大约自雁门,抵应州,至蔚东山三涧口,诸处亦然。问之父老,则日古长城迹也。及读史,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有赵肃侯筑长城事,乃悟,盖是时三胡(东胡、林胡、楼烦。)并强,楼烦未斥,赵之守境,东为蔚、应,西则雁门,故肃侯所以筑之。则父老所谓长城者,乃肃侯之城,非始皇之城也。”
《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十九年(前307)“春正月,大朝信宫,召谋臣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故城在今高邑县西南),遂之代北,至于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山(在河南林县西20里)。召楼缓谋曰:‘我先王(肃侯)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潭漳滏之险,立长城。”
当代不少专家也认为有赵肃侯修长城之说。在《历代长城考》中,寿鹏飞说:赵长城有三,“一在赵中部,《史记正义》:‘赵长城从蔚州西北至岚州’。《畿辅通志》以此城为即今宣府南边,故址今存。东自蔚县蜚狐口,南至涞源,西折迳灵丘、浑源诸县,又西历平型、北楼、宁武、雁门、偏头诸关以至河曲之长城,是其遗址,经元魏及明代重筑,称为内边长城。”
到清代乾隆时,所修《大清一统志》《大同府志》等均征引唐代《正义》而说大同古长城,为“赵肃侯十七年,筑长城,从云中以北至代”之语。今宁武县涔山乡一品奇石之下有摩崖石刻,书“紫塞长城”四个大字,乾隆版的《宁武府志》也说:“在楼子山上有古长城遗迹,明正德中兵备张凤翊立石山下,曰紫塞长城,或疑为六国赵时所筑之旧城。”
目前忻州能看到的战国赵长城,主要是在宁武县。在东寨镇坝沟湾村东的山梁上,有一道战国长城,当年山西省著名长城专家张亚平说,这是宁武县唯一的赵国长城,要保密。长城为石片砌筑石片厚5—15厘米,墙体上隔不远处有梅花形的流水孔。长城沿山险悬崖蜿蜒向上,从汾河的河道延伸至管涔山的山顶,保存墙体的地方约三公里。保存最好的地方墙体高约5米,顶宽3米。在东寨镇谢岗地、大洼村一带,同样有一段,和坝沟湾村的长城是一道,只不过被汾河峡谷和山险墙将墙体割断。长城同样为石砌,修筑形式和坝沟湾的长城相同。长城从谢岗地南山一直蜿蜒至大洼村西北部的山崖,长达10公里。保存最好的地方残高四米多,顶宽三米。
除宁武县有战国赵长城之外,在原平、代县、繁峙一带的雁门山,亦为勾注山、夏屋山、铁甲岭一线,整个为恒山山系的山脊上按史书记载修筑过赵长城,应当有残段,只不过因不是旅游区未有人寻找,暂未发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