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忻州政协
来源:忻州政协
发布时间:2021-05-10
浏览量:6113
据《魏书·世祖本纪》载:“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六月丙戌,发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筑畿上塞围,起上谷,西至于河,广袤皆千里。”其实是北魏为防备北方草原上的柔然族和契丹族,以及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的进攻,先后筑起两道长城,即北长城和南长城。北长城在河北北部和内蒙一带,南长城经过山西,与忻州有关北魏446年所筑的这段长城被称为南长城,建于京都南西两面,用于护卫京都。
南长城又名”畿上塞围”,修筑於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东起上谷,西至於河。北魏上谷郡治居庸县,在今河北延庆县界。长城从今延庆县南的居庸关趋向西南,经蔚县和涞源之间的黑石岭(古飞狐陉),入山西灵邱县,又经平型、北楼、雁门、宁武、偏头诸关而达到山西河曲县。“畿上塞围”环绕於北魏都城平城以南,显然是为了捍卫平城大同而修筑的。在忻州境内,这道长城现在很不好寻找,或许后来明长城利用了其墙基,但历史上是存在的。据估计应和明长城的走向大致相同,或许被明长城所利用。其走向应为经繁峙、代县、原平、宁武、神池、偏关、到河曲止。
作者:忻州政协
来源:忻州政协
发布时间:2021-05-10
浏览量:6113
据《魏书·世祖本纪》载:“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六月丙戌,发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筑畿上塞围,起上谷,西至于河,广袤皆千里。”其实是北魏为防备北方草原上的柔然族和契丹族,以及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的进攻,先后筑起两道长城,即北长城和南长城。北长城在河北北部和内蒙一带,南长城经过山西,与忻州有关北魏446年所筑的这段长城被称为南长城,建于京都南西两面,用于护卫京都。
南长城又名”畿上塞围”,修筑於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东起上谷,西至於河。北魏上谷郡治居庸县,在今河北延庆县界。长城从今延庆县南的居庸关趋向西南,经蔚县和涞源之间的黑石岭(古飞狐陉),入山西灵邱县,又经平型、北楼、雁门、宁武、偏头诸关而达到山西河曲县。“畿上塞围”环绕於北魏都城平城以南,显然是为了捍卫平城大同而修筑的。在忻州境内,这道长城现在很不好寻找,或许后来明长城利用了其墙基,但历史上是存在的。据估计应和明长城的走向大致相同,或许被明长城所利用。其走向应为经繁峙、代县、原平、宁武、神池、偏关、到河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