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东魏长城
主页 >详情页
东魏长城

《魏书·孝静帝纪第十二》载:武定元年(543)秋八月,齐献武王(即丞相高欢)召夫五万筑长城于肆州北山,西自马陵戍,东至土墱,四十日罢。”据《资治通鉴》载:梁大同九年,即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丞相欢筑长城于肆州北山,西自马陵,东至土登,四十日罢。《资治通鉴》注:马陵盖东魏置戍之地。《九域志》,代州崞县(今原平市)有土墱寨。墱,北史作隥。

高欢为什么要在肆州筑长城?后魏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534),高欢兵逼洛阳,赶走元修,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是为东魏。高欢是以晋阳(今太原)为根据地起家,建成霸业。东魏虽都邺城,但高欢在晋阳建大丞相府,遥控东魏政权,史谓“军国政务,皆归相府。“晋阳成为东魏的政治军事中心,元氏政权不过傀儡而已。北齐后在晋阳置龙山县,视为陪都,故对晋阳守卫极严。高欢筑的这道长城是防御西魏与柔然联兵进攻东魏的。

东魏建立后,西面和南西以黄河与河南洛阳一线宇文泰控制的西魏相对立,不断发生激烈的战争。北面受到山胡、柔然等族南下骚扰。就当时国力而言,东魏不能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取胜,故对威胁较次的北面采取和亲联姻和修筑长城来安定北边。肆州长城主要是防御柔然的。有这么一条记载:

武定三年(545)西魏与柔然兵头可汗谋连兵来伐东魏,丞相高欢患之,遣行台郎中杜弼使于柔然,为世子高澄求婚。头兵可汗说:“高王自娶则可。”欢犹豫未决,娄妃说:“国家大计,愿勿疑也。”世子高澄、尉景亦劝之。欢乃遣镇南将军慕容俨往聘之,号曰蠕蠕公主。秋八月,高欢亲迎公主于下馆(在并州阳曲县,今太原南4里)。公主至,娄妃避正室以处之,欢跪而拜谢,娄妃说:“彼将觉之,愿绝勿顾。头兵可汗使其弟秃突佳来送女,且报聘,仍戒之说:“待见外孙乃归”。公主性严毅,终身不说华言。欢尝病不得往,禿突佳怨恚,欢舆疾就之。(见《资治通鉴》1052页)时高欢年50岁,从其对柔然的畏惧,可知筑长城是防御柔然的。采取筑墙防御也是东魏新建政权的逻辑选择。于是,武定元年(543年)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管涔山与恒山两大山系的相连处,高欢召集5万多民夫,费时40多天,修筑了一条长城,历史称之为“肆州长城”。

这条长城分布有两种说法,一是起于静乐县,经原平崞阳镇,到原平沿沟乡的土屯寨村止。这道长城经了静乐、忻府区、原平三县市区,二是据《北史・齐本纪》载,武定元年(543)秋八月,“齐献武王召夫五万于肆州北山筑城,西自马陵成,东至土磴,四十日罢。”

马陵戍在今五寨县东部、管涔山北麓。土磴在今盘道梁西南附近。现存遗迹为从管涔山到云中山,途经今宁武、原平6个乡镇,长约80公里,史称“东魏肆州长城”。注:仅存于今宁武县、原平市北部约长80公里。

忻州的东魏长城,一是忻府区的寺坪村一带能见到其遗迹,在忻府区解家庄和窑宽村之间有长城墙体,应为东魏长城。二是从原平轩岗镇翻山到宁武县余庄乡马营海东部的山庄庄村,山庄庄村附近有东魏修筑的成堡一座。从山庄庄一带向北,翻越山梁,跳过恢河,从苗庄村附近爬上山梁,一路向北,翻越管涔山,到达五寨。这段长城当数苗庄附近的山梁上一段和五寨南山的一段保存最为完好。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原平市轩岗镇四十亩地村的火烧长城。

原平境内的东魏长城属东西走向,由宁武山庄庄后村进入原平市北梁上,然后继续向东,经白草洼、糜子洼、长畛、四十亩地、大立石、陡沟、下马铺、西庄头、南蜉、黑峪等村庄的山梁,而后消失,无向东遗迹,境内全长约43公里。

原平境内的东魏长城皆依山据险,当地人称作“边墙”。现残存墙段虽损毁严重,但遗迹明显,基宽多约3-5米,墙高常见2-3米。轩岗镇四十亩村东西两侧较宽平处可见墙体剖面,墙基夯土中有多层木炭灰及少量残留木炭块。墙体砌石被烧结成块,有的与山脊炼成一体,有的从高处滚落,体积大小不等,直径多为1米左右,

外表呈褐色,淡绿色等玻璃质晶体,形状各异,色若彩釉。因火烧痕迹明显,故民间有“火烧长城”之说。

东魏长城


《魏书·孝静帝纪第十二》载:武定元年(543)秋八月,齐献武王(即丞相高欢)召夫五万筑长城于肆州北山,西自马陵戍,东至土墱,四十日罢。”据《资治通鉴》载:梁大同九年,即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丞相欢筑长城于肆州北山,西自马陵,东至土登,四十日罢。《资治通鉴》注:马陵盖东魏置戍之地。《九域志》,代州崞县(今原平市)有土墱寨。墱,北史作隥。

高欢为什么要在肆州筑长城?后魏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534),高欢兵逼洛阳,赶走元修,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是为东魏。高欢是以晋阳(今太原)为根据地起家,建成霸业。东魏虽都邺城,但高欢在晋阳建大丞相府,遥控东魏政权,史谓“军国政务,皆归相府。“晋阳成为东魏的政治军事中心,元氏政权不过傀儡而已。北齐后在晋阳置龙山县,视为陪都,故对晋阳守卫极严。高欢筑的这道长城是防御西魏与柔然联兵进攻东魏的。

东魏建立后,西面和南西以黄河与河南洛阳一线宇文泰控制的西魏相对立,不断发生激烈的战争。北面受到山胡、柔然等族南下骚扰。就当时国力而言,东魏不能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取胜,故对威胁较次的北面采取和亲联姻和修筑长城来安定北边。肆州长城主要是防御柔然的。有这么一条记载:

武定三年(545)西魏与柔然兵头可汗谋连兵来伐东魏,丞相高欢患之,遣行台郎中杜弼使于柔然,为世子高澄求婚。头兵可汗说:“高王自娶则可。”欢犹豫未决,娄妃说:“国家大计,愿勿疑也。”世子高澄、尉景亦劝之。欢乃遣镇南将军慕容俨往聘之,号曰蠕蠕公主。秋八月,高欢亲迎公主于下馆(在并州阳曲县,今太原南4里)。公主至,娄妃避正室以处之,欢跪而拜谢,娄妃说:“彼将觉之,愿绝勿顾。头兵可汗使其弟秃突佳来送女,且报聘,仍戒之说:“待见外孙乃归”。公主性严毅,终身不说华言。欢尝病不得往,禿突佳怨恚,欢舆疾就之。(见《资治通鉴》1052页)时高欢年50岁,从其对柔然的畏惧,可知筑长城是防御柔然的。采取筑墙防御也是东魏新建政权的逻辑选择。于是,武定元年(543年)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管涔山与恒山两大山系的相连处,高欢召集5万多民夫,费时40多天,修筑了一条长城,历史称之为“肆州长城”。

这条长城分布有两种说法,一是起于静乐县,经原平崞阳镇,到原平沿沟乡的土屯寨村止。这道长城经了静乐、忻府区、原平三县市区,二是据《北史・齐本纪》载,武定元年(543)秋八月,“齐献武王召夫五万于肆州北山筑城,西自马陵成,东至土磴,四十日罢。”

马陵戍在今五寨县东部、管涔山北麓。土磴在今盘道梁西南附近。现存遗迹为从管涔山到云中山,途经今宁武、原平6个乡镇,长约80公里,史称“东魏肆州长城”。注:仅存于今宁武县、原平市北部约长80公里。

忻州的东魏长城,一是忻府区的寺坪村一带能见到其遗迹,在忻府区解家庄和窑宽村之间有长城墙体,应为东魏长城。二是从原平轩岗镇翻山到宁武县余庄乡马营海东部的山庄庄村,山庄庄村附近有东魏修筑的成堡一座。从山庄庄一带向北,翻越山梁,跳过恢河,从苗庄村附近爬上山梁,一路向北,翻越管涔山,到达五寨。这段长城当数苗庄附近的山梁上一段和五寨南山的一段保存最为完好。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原平市轩岗镇四十亩地村的火烧长城。

原平境内的东魏长城属东西走向,由宁武山庄庄后村进入原平市北梁上,然后继续向东,经白草洼、糜子洼、长畛、四十亩地、大立石、陡沟、下马铺、西庄头、南蜉、黑峪等村庄的山梁,而后消失,无向东遗迹,境内全长约43公里。

原平境内的东魏长城皆依山据险,当地人称作“边墙”。现残存墙段虽损毁严重,但遗迹明显,基宽多约3-5米,墙高常见2-3米。轩岗镇四十亩村东西两侧较宽平处可见墙体剖面,墙基夯土中有多层木炭灰及少量残留木炭块。墙体砌石被烧结成块,有的与山脊炼成一体,有的从高处滚落,体积大小不等,直径多为1米左右,

外表呈褐色,淡绿色等玻璃质晶体,形状各异,色若彩釉。因火烧痕迹明显,故民间有“火烧长城”之说。

上一篇:忻州长城特色(一)

下一篇:北齐长城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忻州市委员会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138号


政协值班电话:0350-3902013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