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五台长城(二)
主页 >详情页
五台长城(二)

长城岭长城始建于北魏、北齐时期,有史料载是明代成化和万历年间大规模修建。也有史料载修筑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如《畿辅通志》载:龙泉关“明正统二年(1437年)建,景泰二年又于西北筑上关城。天顺二年(1458年)及成化十二年(1476年)皆添设官兵戍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改筑关城,守御益密。”

长城岭的长城皆为石砌,关城城墩南北长47米,东西宽16.5米,高大券洞相通。关口的城门下部为巨大的石条垒基,石条长2—4米,厚40厘米,地上共有六层,基高约2.4米,气势雄伟,如此气派的建筑,在长城沿线实为罕见,充分彰显出保卫京畿的皇家长城的皇家气派。巨大的石条墙基上面,是砖砌的门券,城砖坚实,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2厘米。门券宽3.5米,高约8米,深10米。如今的关门券洞顶部坍塌了一个大洞,近二十年历史,一直无人维修。门东有河北省阜平县政府所立长城保护碑一块。竖书“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城·长城岭,河北省人民委员会,一九五六年九月七日公布,阜平县人民政府立”,可见在1956年,河北省就抢先占据了这段长城的主权,可是占据之后不保护。非常搞笑的是这块碑是在一块大清咸丰四年的有关长城岭关修复记事碑的背面所刻,另有一块老碑被遗弃在地面。

长城岭长城为南北走向,关门与长城墙体南北向相接,门券两侧向南北延伸的墙体,同样有巨大的石条作基,只不过地上裸露出一层。石基上面是不规则的乱石块垒砌,用石灰沟缝,纵横交错,咬砌合理,颇有一种现代的气息。目前状况是关口北侧,即由最北端

敌楼至关门一段石砌城墙墙体保护很好,垛口为石砌,有的部分尚存,长城顶部铺设女墙的沿石犹在,只有女墙圮塌,一直通向北向的山顶。北山顶有石砌烽火台一座,即一座实心敌楼,2000年左右还保存较为完整,近年来破坏严重,上半部已坍成堆状,下半部的条石基座和部分砖砌墙体尚存。关口南侧的长城保存较差,南端敌楼除西侧、北侧两面墙尚残存外,其余部分均已圮坍,此楼基亦为条石砌筑。按修筑长城时的整体形制,似乎为两座敌楼雄踞两山,中间有石砌城墙相连接,关口居其中。看去似一只腾飞的大雕雄踞关口,守卫着京畿。

长城岭关口有旧道穿关门而过,在关口南侧,1964年所修的河北通往山西的公路即现今的382省道,破墙劈山而过,将长城损毁了数十米。

长城岭西南有黑山关,也是河北通向五台的要塞。据《山西通志》载:“黑山口与石槽沟相近,道出五台县,凡百五十里。”“黑山在下峪极东南,黑山坪之东,与直隶平山连界。西面山路纡盘,犹不甚峻。东面陡甚,盘折而下行五里乃入平地,路在崖边,下临绝涧,险仄可畏。山顶有关,归直隶平山辖,为客商往来要道,与东北之长城岭均为台境咽喉。”

由灵丘县牛帮口起顺太行山南下的长城,经长城岭继续向南,至南坨山,因山势险峻,足资防御,所以基本未筑城墙。然后循太行山河北、山西两省分水岭向南,经五台东峪口乡而入盂县活川口境,这样东向的明长城在忻州境内就全部走完。

(张冠颖供稿)

五台长城(二)


长城岭长城始建于北魏、北齐时期,有史料载是明代成化和万历年间大规模修建。也有史料载修筑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如《畿辅通志》载:龙泉关“明正统二年(1437年)建,景泰二年又于西北筑上关城。天顺二年(1458年)及成化十二年(1476年)皆添设官兵戍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改筑关城,守御益密。”

长城岭的长城皆为石砌,关城城墩南北长47米,东西宽16.5米,高大券洞相通。关口的城门下部为巨大的石条垒基,石条长2—4米,厚40厘米,地上共有六层,基高约2.4米,气势雄伟,如此气派的建筑,在长城沿线实为罕见,充分彰显出保卫京畿的皇家长城的皇家气派。巨大的石条墙基上面,是砖砌的门券,城砖坚实,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2厘米。门券宽3.5米,高约8米,深10米。如今的关门券洞顶部坍塌了一个大洞,近二十年历史,一直无人维修。门东有河北省阜平县政府所立长城保护碑一块。竖书“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城·长城岭,河北省人民委员会,一九五六年九月七日公布,阜平县人民政府立”,可见在1956年,河北省就抢先占据了这段长城的主权,可是占据之后不保护。非常搞笑的是这块碑是在一块大清咸丰四年的有关长城岭关修复记事碑的背面所刻,另有一块老碑被遗弃在地面。

长城岭长城为南北走向,关门与长城墙体南北向相接,门券两侧向南北延伸的墙体,同样有巨大的石条作基,只不过地上裸露出一层。石基上面是不规则的乱石块垒砌,用石灰沟缝,纵横交错,咬砌合理,颇有一种现代的气息。目前状况是关口北侧,即由最北端

敌楼至关门一段石砌城墙墙体保护很好,垛口为石砌,有的部分尚存,长城顶部铺设女墙的沿石犹在,只有女墙圮塌,一直通向北向的山顶。北山顶有石砌烽火台一座,即一座实心敌楼,2000年左右还保存较为完整,近年来破坏严重,上半部已坍成堆状,下半部的条石基座和部分砖砌墙体尚存。关口南侧的长城保存较差,南端敌楼除西侧、北侧两面墙尚残存外,其余部分均已圮坍,此楼基亦为条石砌筑。按修筑长城时的整体形制,似乎为两座敌楼雄踞两山,中间有石砌城墙相连接,关口居其中。看去似一只腾飞的大雕雄踞关口,守卫着京畿。

长城岭关口有旧道穿关门而过,在关口南侧,1964年所修的河北通往山西的公路即现今的382省道,破墙劈山而过,将长城损毁了数十米。

长城岭西南有黑山关,也是河北通向五台的要塞。据《山西通志》载:“黑山口与石槽沟相近,道出五台县,凡百五十里。”“黑山在下峪极东南,黑山坪之东,与直隶平山连界。西面山路纡盘,犹不甚峻。东面陡甚,盘折而下行五里乃入平地,路在崖边,下临绝涧,险仄可畏。山顶有关,归直隶平山辖,为客商往来要道,与东北之长城岭均为台境咽喉。”

由灵丘县牛帮口起顺太行山南下的长城,经长城岭继续向南,至南坨山,因山势险峻,足资防御,所以基本未筑城墙。然后循太行山河北、山西两省分水岭向南,经五台东峪口乡而入盂县活川口境,这样东向的明长城在忻州境内就全部走完。

(张冠颖供稿)

上一篇:五台长城(一)

下一篇:长城名关—偏头关(一)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忻州市委员会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138号


政协值班电话:0350-3902013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