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忻州政协
来源:忻州政协
发布时间:2021-10-25
浏览量:6101
1998年,山西省岢岚县文物工作者和中国长城协会的专家成大林先生共同考察了岢岚县境内的长城,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认定岢岚境内的长城为北齐,隋朝和宋朝三个王朝修筑,特别是宋代长城的发现,在我国学术界尚属首次,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长城史上的空白,对于我国长城史和宋朝历史的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岢岚自古是经太原到雁北及蒙古高原和陕北的交通要道,是保卫太原的屏障,早在北齐时就修筑了长城,并设置了军事要塞,苏孤戌(在今县城东30里口子沟口与长城相连,遗址尚存)。隋朝年间,又沿北齐长城旧迹修筑了长城,据《重修岢岚州志》记载,明朝嘉庆年间,有人在县城长城附近一个叫中国洼的地方,掘得一块石碑,碑文云:“隋开皇元年赞皇下夫筑”。长期以来,学术界都认为宋朝没有修筑过长城,但宋朝和清朝一些文献中都称在太平兴国五年于岢岚设过岢岚军,并修筑了长城,如宋朝文献《武经总安前集》中记载:“草城川,川口阔一百余里,川中有古城,景德中筑长城挖拓贼路”。清朝文献《光绪山西通志》也曰:“旧通志…宋太平兴国五年,筑长城,沿天涧堡,今州北一里,俗名长城梁”。清代光绪年间修著的《续修岢岚州志》也称宋太宗五年筑长城于草城川口,历天涧堡而东。
这些记载说明宋朝确实在岢岚修筑过长城,经实地勘察,古长城自岚漪河北岸的山峦东行进入岢岚县境,继续沿岚漪河北岸的山峦行经温泉乡,阳坪乡至岚漪镇后长城分为南北两支,东行天涧堡在内继续东行,至县城东的青丛坡的顶山。南北两条长城又会合为一条,东行30余里到王家岔乡,在乡政府所在地的西山上,折向北在海拔2784米的荷叶坪主峰,南长城分两支一支东行至宁武县的西马坊,另一支则继续北行爬山荷叶坪主峰。这些长城为石筑,在勘察中发现县城西的长城残毁严重,高处仅有一米左右,低处隐约可见,烽火台高大且呈覆盆形,而城以东的长城较为完好,高达3米,有许多地段,顶部保存完好,宽度在1.8米左右,顶部外侧有宽55公分左右的女墙,女墙残高有的地段达30公分,从保存的完好程度及设置可看出县城东西的长城不是同时代的建筑,这也与《续修岢岚州志》所说的宋朝长城“历天涧堡而东”相符,特别是勘察中在县城东青丛坡上发现了十分密集的石筑高台,这些高台在长城内侧与长城相连,底宽3米,原高与长城相平,台与台之间相隔810米,从台的形剩与布局来看,这些高台是炮台,这些高台反映了宋朝已经广泛使用了火器的时代特征,这也证明这部分长城为宋代利用隋代长城旧迹新筑。
通过成大林先生的考察认证,宋代长城的发现使山西省境内形成从战国到清代修筑长城的完整历史,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宋代长城在我国长城在我国长城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边塞防御、社情民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在山西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故开发价值极高。
作者:忻州政协
来源:忻州政协
发布时间:2021-10-25
浏览量:6101
1998年,山西省岢岚县文物工作者和中国长城协会的专家成大林先生共同考察了岢岚县境内的长城,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认定岢岚境内的长城为北齐,隋朝和宋朝三个王朝修筑,特别是宋代长城的发现,在我国学术界尚属首次,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长城史上的空白,对于我国长城史和宋朝历史的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岢岚自古是经太原到雁北及蒙古高原和陕北的交通要道,是保卫太原的屏障,早在北齐时就修筑了长城,并设置了军事要塞,苏孤戌(在今县城东30里口子沟口与长城相连,遗址尚存)。隋朝年间,又沿北齐长城旧迹修筑了长城,据《重修岢岚州志》记载,明朝嘉庆年间,有人在县城长城附近一个叫中国洼的地方,掘得一块石碑,碑文云:“隋开皇元年赞皇下夫筑”。长期以来,学术界都认为宋朝没有修筑过长城,但宋朝和清朝一些文献中都称在太平兴国五年于岢岚设过岢岚军,并修筑了长城,如宋朝文献《武经总安前集》中记载:“草城川,川口阔一百余里,川中有古城,景德中筑长城挖拓贼路”。清朝文献《光绪山西通志》也曰:“旧通志…宋太平兴国五年,筑长城,沿天涧堡,今州北一里,俗名长城梁”。清代光绪年间修著的《续修岢岚州志》也称宋太宗五年筑长城于草城川口,历天涧堡而东。
这些记载说明宋朝确实在岢岚修筑过长城,经实地勘察,古长城自岚漪河北岸的山峦东行进入岢岚县境,继续沿岚漪河北岸的山峦行经温泉乡,阳坪乡至岚漪镇后长城分为南北两支,东行天涧堡在内继续东行,至县城东的青丛坡的顶山。南北两条长城又会合为一条,东行30余里到王家岔乡,在乡政府所在地的西山上,折向北在海拔2784米的荷叶坪主峰,南长城分两支一支东行至宁武县的西马坊,另一支则继续北行爬山荷叶坪主峰。这些长城为石筑,在勘察中发现县城西的长城残毁严重,高处仅有一米左右,低处隐约可见,烽火台高大且呈覆盆形,而城以东的长城较为完好,高达3米,有许多地段,顶部保存完好,宽度在1.8米左右,顶部外侧有宽55公分左右的女墙,女墙残高有的地段达30公分,从保存的完好程度及设置可看出县城东西的长城不是同时代的建筑,这也与《续修岢岚州志》所说的宋朝长城“历天涧堡而东”相符,特别是勘察中在县城东青丛坡上发现了十分密集的石筑高台,这些高台在长城内侧与长城相连,底宽3米,原高与长城相平,台与台之间相隔810米,从台的形剩与布局来看,这些高台是炮台,这些高台反映了宋朝已经广泛使用了火器的时代特征,这也证明这部分长城为宋代利用隋代长城旧迹新筑。
通过成大林先生的考察认证,宋代长城的发现使山西省境内形成从战国到清代修筑长城的完整历史,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宋代长城在我国长城在我国长城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边塞防御、社情民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在山西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故开发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