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宋辽界壕
主页 >详情页
宋辽界壕

忻州的宋辽界壕,或者叫做辽长城,是从神池县南山上的黄花岭(古称达速岭)起,经坝堰梁向东延伸,历管涔山和恒山两大山脉,历经神池、宁武、原平、代县四县市,长度达百余公里。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宋真宗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在“澶渊之盟”之后的若干年内,宋朝在山西境内修筑长城,岢岚县修筑过宋代长城很可能就是这段时间。这期间,大诗人范仲淹曾任职岢岚军,或许范仲淹还带兵修筑过岢岚军的长城呢。虽然清乾隆时兴县人康基田曾说:“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筑长城于岢岚之草城川沼天涧堡。”但我们从后来辽国以宋朝修筑堡垒破坏和平为借口再次要挟,反证了宋长城的修筑时间应当是“澶渊之盟”之后。

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坏边界,要求重新划界。第二年(1075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

宋辽重新划界的分水岭,不应当是宁武县境内分隔汾河和恢河的分水岭,因这段山脉太短,长度不到十公里,又是南北走向,方向不对,不可能成为宋辽两个大国之间的界山,宋辽边界应当就是东西走向的管涔山和恒山的大山脉。这道山脉,是古代坐落战国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的分界岭,山北是游牧民族居住的朔漠,山南是汉民族居住的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忻定原盆地。以这座大山为界,从地理位置上讲,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由于这一重新划界,北宋就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在现在的山西境内,朔州、应州、云州(大同)等地就成为辽国的地界。据许多志书中讲,神池县没有宋朝,这段宋辽界壕就是将神池县全境割到了长城之外、辽国的地界,这些志书中的记载,也是对宋辽界壕的一个反证。

现在保存下来的宋辽界壕就是宋辽长城,究竟是宋代所修,还是辽国所修,不得而知。这道界壕,形式和内蒙古境内的金界壕一样,如果说金代的界壕是少数民族统治的金朝所筑,那么,同是少数民族统治的辽国很可能仿照金朝女真,同样挖条界沟了事。不可置疑的是,这条宋辽界壕必然是1075年宋辽重新商定边境后所筑,它的功用主要是划界,并不是起到多么大的军事防御作用。

2015年10月,我邀请中国著名长城专家成大林来到神池坝堰梁山,实地察看了这道界壕,成大林老师非常激动地说,这肯定就是宋辽界壕,我找了多少年没有找到,今天竟然在神池南山上找到了。我曾在2002年,从宁武县盘道梁村起,沿长城东行,其中很长时间就是沿着类似形状的界壕行进。界壕一直沿山脊向东延伸,经原平,到代县境内终止。当时我在山脊上沿这条无名界壕行走时,以为是北齐长城。后来经成大林老师一讲,我肯定了当年我循着的是一条宋辽界壕。当宋辽界壕延伸到代县雁门山上时,山外是朔漠,是辽国占领的金沙滩,山南是宋代潘仁美和杨家将镇守的代县,山脊以长城为界,宋辽在长城内外交战,更能还原了当年那段血染的历史。

宋辽界壕


忻州的宋辽界壕,或者叫做辽长城,是从神池县南山上的黄花岭(古称达速岭)起,经坝堰梁向东延伸,历管涔山和恒山两大山脉,历经神池、宁武、原平、代县四县市,长度达百余公里。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宋真宗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在“澶渊之盟”之后的若干年内,宋朝在山西境内修筑长城,岢岚县修筑过宋代长城很可能就是这段时间。这期间,大诗人范仲淹曾任职岢岚军,或许范仲淹还带兵修筑过岢岚军的长城呢。虽然清乾隆时兴县人康基田曾说:“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筑长城于岢岚之草城川沼天涧堡。”但我们从后来辽国以宋朝修筑堡垒破坏和平为借口再次要挟,反证了宋长城的修筑时间应当是“澶渊之盟”之后。

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坏边界,要求重新划界。第二年(1075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

宋辽重新划界的分水岭,不应当是宁武县境内分隔汾河和恢河的分水岭,因这段山脉太短,长度不到十公里,又是南北走向,方向不对,不可能成为宋辽两个大国之间的界山,宋辽边界应当就是东西走向的管涔山和恒山的大山脉。这道山脉,是古代坐落战国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的分界岭,山北是游牧民族居住的朔漠,山南是汉民族居住的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忻定原盆地。以这座大山为界,从地理位置上讲,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由于这一重新划界,北宋就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在现在的山西境内,朔州、应州、云州(大同)等地就成为辽国的地界。据许多志书中讲,神池县没有宋朝,这段宋辽界壕就是将神池县全境割到了长城之外、辽国的地界,这些志书中的记载,也是对宋辽界壕的一个反证。

现在保存下来的宋辽界壕就是宋辽长城,究竟是宋代所修,还是辽国所修,不得而知。这道界壕,形式和内蒙古境内的金界壕一样,如果说金代的界壕是少数民族统治的金朝所筑,那么,同是少数民族统治的辽国很可能仿照金朝女真,同样挖条界沟了事。不可置疑的是,这条宋辽界壕必然是1075年宋辽重新商定边境后所筑,它的功用主要是划界,并不是起到多么大的军事防御作用。

2015年10月,我邀请中国著名长城专家成大林来到神池坝堰梁山,实地察看了这道界壕,成大林老师非常激动地说,这肯定就是宋辽界壕,我找了多少年没有找到,今天竟然在神池南山上找到了。我曾在2002年,从宁武县盘道梁村起,沿长城东行,其中很长时间就是沿着类似形状的界壕行进。界壕一直沿山脊向东延伸,经原平,到代县境内终止。当时我在山脊上沿这条无名界壕行走时,以为是北齐长城。后来经成大林老师一讲,我肯定了当年我循着的是一条宋辽界壕。当宋辽界壕延伸到代县雁门山上时,山外是朔漠,是辽国占领的金沙滩,山南是宋代潘仁美和杨家将镇守的代县,山脊以长城为界,宋辽在长城内外交战,更能还原了当年那段血染的历史。

上一篇:宋长城

下一篇:明长城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忻州市委员会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138号


政协值班电话:0350-3902013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