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各县长城——忻府区长城
主页 >详情页
各县长城——忻府区长城

忻州市十四个县市区,其中十三个有长城,大家最关心的是忻府区有没有长城。我们肯定地说有!

忻府区长城的修筑年代是在北齐。据《北齐书·文宣帝纪》载,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公元552年)自黄栌岭“起长城,北至社平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黄栌岭位于北齐南朔州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阳)西北60里,在今山西省离石县境,社平戍位于朔州广安郡(今山西朔州市)西南,在今五寨县境。这条长城实际上是沿吕梁山脉修筑的,绵延200公里,其意图是用来防御稽胡和对付西魏的。沿吕梁山修筑的长城,从汾阳离石一带到五寨,在忻州境内,是利用了云中山的山险墙,经过静乐、忻府区、原平、宁武,再到五寨。从原平、宁武、到五寨,因只有记载,没有重复的墙体,据分析利用了东魏肆州长城。史书记载这段长城叫做“重城”,也就是这个道理。

肆州是北魏时期设立的一个行政单位,治所就在九原,即现在的忻府区奇村附近,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所置,领永安郡、秀容郡、雁门郡。当时修筑的长城称作肆州长城,说明就在肆州附近。据《北史·齐本纪》载,武定元年(543)秋八月,“齐献武王召夫五万于肆州北山筑城,西自马陵戍,东至土磴,四十日罢。”马陵戍在今五寨县东部、管涔山北麓,土磴在今宁武县盘道梁村附近。这段长城主要是防御西魏和柔然。所谓肆州北山,应当首先包括今忻府区境内的北山。现在虽然发现从管涔山到云中山,途经今宁武、原平6个乡镇有一段长城,长约80公里,史称“东魏肆州长城”,但不能否认真正的忻府区的北山没有修筑过长城和戍堡。忻府区的长城除北齐修筑外,估计在东魏时期已开始修筑。

在忻府区阳坡乡解家庄和窑宽村之间,横跨沟谷有一段早期石砌墙体,是为了守护云中河谷的,当地老百姓叫“孟良墙”,传为北宋大将孟良修筑,其实这就是北齐长城忻府区的残段。现在残存只有40多米长,高6米,顶宽11米。实地河谷为东西走向,墙体呈南北走向,坐落于沟谷的南侧,墙体过河部分早被河水冲掉。墙体南端与山险墙相接,巨石嵯峨,非常陡峭,不需要再修筑墙体。爬上山顶,山势亦非常险要,山脊一直向静乐方向沿伸而去。河谷北侧为万丈绝崖,绝崖顶端的山脊,同样十分峭拔,不需要再修筑墙体。

忻府区这段长城的修筑是就地选材,用当地河谷中的花岗岩页岩条石所筑,石块高20-30厘米不等,长30-80厘米,墙体中间填有夯土。因石块较大,建筑牢固,又处于山梁高处,墙体本身存水不多,未留存常见北齐长城的流水孔。在“孟良墙”墙体的河对岸的半坡,有一古堡,疑为同长城同时代的北齐所筑,为守卫河谷的兵士驻所,即“三十六戍”之一。在此长城东南十公里处的大南陌村,同样有一座早期古堡,也为北齐所筑,也在长城边上,也应当是“三十六戍”之一。戍堡同样坐落于大山里,只不过暂未找到长城墙体罢了。

这段北齐长城,从忻府区到达原平之后,因当时的国力和时间所限,加上地理位置使然,只有利用了肆州长城,方可到达社平戍,即今天的五寨。

各县长城——忻府区长城


忻州市十四个县市区,其中十三个有长城,大家最关心的是忻府区有没有长城。我们肯定地说有!

忻府区长城的修筑年代是在北齐。据《北齐书·文宣帝纪》载,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公元552年)自黄栌岭“起长城,北至社平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黄栌岭位于北齐南朔州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阳)西北60里,在今山西省离石县境,社平戍位于朔州广安郡(今山西朔州市)西南,在今五寨县境。这条长城实际上是沿吕梁山脉修筑的,绵延200公里,其意图是用来防御稽胡和对付西魏的。沿吕梁山修筑的长城,从汾阳离石一带到五寨,在忻州境内,是利用了云中山的山险墙,经过静乐、忻府区、原平、宁武,再到五寨。从原平、宁武、到五寨,因只有记载,没有重复的墙体,据分析利用了东魏肆州长城。史书记载这段长城叫做“重城”,也就是这个道理。

肆州是北魏时期设立的一个行政单位,治所就在九原,即现在的忻府区奇村附近,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所置,领永安郡、秀容郡、雁门郡。当时修筑的长城称作肆州长城,说明就在肆州附近。据《北史·齐本纪》载,武定元年(543)秋八月,“齐献武王召夫五万于肆州北山筑城,西自马陵戍,东至土磴,四十日罢。”马陵戍在今五寨县东部、管涔山北麓,土磴在今宁武县盘道梁村附近。这段长城主要是防御西魏和柔然。所谓肆州北山,应当首先包括今忻府区境内的北山。现在虽然发现从管涔山到云中山,途经今宁武、原平6个乡镇有一段长城,长约80公里,史称“东魏肆州长城”,但不能否认真正的忻府区的北山没有修筑过长城和戍堡。忻府区的长城除北齐修筑外,估计在东魏时期已开始修筑。

在忻府区阳坡乡解家庄和窑宽村之间,横跨沟谷有一段早期石砌墙体,是为了守护云中河谷的,当地老百姓叫“孟良墙”,传为北宋大将孟良修筑,其实这就是北齐长城忻府区的残段。现在残存只有40多米长,高6米,顶宽11米。实地河谷为东西走向,墙体呈南北走向,坐落于沟谷的南侧,墙体过河部分早被河水冲掉。墙体南端与山险墙相接,巨石嵯峨,非常陡峭,不需要再修筑墙体。爬上山顶,山势亦非常险要,山脊一直向静乐方向沿伸而去。河谷北侧为万丈绝崖,绝崖顶端的山脊,同样十分峭拔,不需要再修筑墙体。

忻府区这段长城的修筑是就地选材,用当地河谷中的花岗岩页岩条石所筑,石块高20-30厘米不等,长30-80厘米,墙体中间填有夯土。因石块较大,建筑牢固,又处于山梁高处,墙体本身存水不多,未留存常见北齐长城的流水孔。在“孟良墙”墙体的河对岸的半坡,有一古堡,疑为同长城同时代的北齐所筑,为守卫河谷的兵士驻所,即“三十六戍”之一。在此长城东南十公里处的大南陌村,同样有一座早期古堡,也为北齐所筑,也在长城边上,也应当是“三十六戍”之一。戍堡同样坐落于大山里,只不过暂未找到长城墙体罢了。

这段北齐长城,从忻府区到达原平之后,因当时的国力和时间所限,加上地理位置使然,只有利用了肆州长城,方可到达社平戍,即今天的五寨。

上一篇:明长城

下一篇:静乐长城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忻州市委员会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138号


政协值班电话:0350-3902013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