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牢 记 使 命
账号      密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忻州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主页 >保密工作
社情民意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建议 2020-07-20
保德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县政协委员白海军反应: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当前,如果说医院是抗疫的第一战线,基层社会可谓是抗疫的第二战线。基层社会这条战线看似在后方,在一些地方甚至看不见战“疫”的硝烟,却是长期持久助力疫情缓解直至解除的重要保障。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它暴露了我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老旧小区的日常管理不够重视。在城市中,已经实现了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在特殊时期实施出入许可、体温监测、疫情信息传递等“特殊门禁”,可以获得较为快速的落地。而对于物业管理缺位的老旧小区,其长期处于失管、脱管或“准物业”的被动状态,在疫情来临时便成为暴露在隐形危机中的脆弱地区。这类小区无论在空间管制还是社群关系上都更加“开放”,承受的“暴露”挑战和“管控”压力更大。二是医疗物资储备不足。由于疫情期间的社会生产局部停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集中在医疗物资的及时供给上。“非典”之后,为应对SARS的暴发与流行,我国依法建立了医疗物资储备制度,但仍存在很多未落实的情况,导致本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迅速出现医疗物资短缺危机,许多一线医护人员连基本防护用品都短缺。即使湖北之外的广东、四川、河南等地,多家医院也因防护物资紧缺,公开发布接受社会捐赠公告。三是健康保护宣传缺位。在健康保护意识方面,不少中国人的意识还不足,缺乏良好的健康习惯。本次疫情发生后,各级地区虽然启动了抗疫宣传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某些群众防范意识不足,不配合进行自我防护,发生疑似病状未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还有大多数群众由于缺乏医学基础常识,盲目恐慌,轻信网络谣言,一夜之间对双黄连口服液抢购一空。以上问题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此,建议如下:一是对老旧小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疫情结束后,应对环境卫生状况差、物业公司不愿入驻、单位自建独楼等老旧小区,通过拆除破旧建筑、打通围栏隔墙、畅通消防通道、增加绿地面积、硬化场地道路等有效整合改造点产边,吸引物业公司进驻,强化物业服务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失管、脱管的问题。二是补足医疗服务领域短板。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在急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卫生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规划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仓库,对应急医疗资源进行梳理,加强应急医疗资源储备,以满足灾害医疗急救用品需要;财政部门应有计划安排应急医疗设备的添置、更换资金的支持,不断提升和提高本地区应急医疗质量与水平。三是切实提升居民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一方面,社区处于最基层、最前沿,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公民具有一定的医护基础。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治理是城市管理者的必修课。城市管理者应当从疫情带来的舆论危机中深刻反思,及时总结教训,确保信息公开透明。积极推动居民科学素养和媒体素养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农村,使公众面对突发事件心中不乱,能够正确的辨别各类媒体发布的信息,提高自我保护、科学保护能力。
应高度重视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后续服务管理工作 2020-07-20
山西省政协委员、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忻州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忻州市委主委王庆荣,山西省政协社情民意特约信息员、民建山西省理论研究委特邀委员、民建忻州市委原专职副主委许中贤反映:易地扶贫搬迁是党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治本之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改善了恶劣的生活条件,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楼房,有效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何强化后续帮扶措施,注重环境、产业、政策的可持续性,保证稳定脱贫,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又一难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搬迁贫困群众需要转变传统的生活方式。部分搬迁贫困群众安于现状、动力不足、目标模糊、信心缺失,“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着从乡村传统的生活方式转变到城镇楼房的生活不习惯的问。原来养猪、养鸡、养羊,搬迁后面对社区爱卫生讲文明的生活方式存在习惯上的不适应。二是搬迁贫困群众需要适应新的生产方式。过去在农村只要做好自己的生产,春播秋收五谷杂粮维持生计。搬迁后,与原来赖以生存的土地分离,不得不将劳动力转移或就近务工,没有技术只有做些劳动苦力,无疑对搬迁群众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三是搬迁贫困群众需要更新思想观念。部分贫困户思想存在顾虑,搬迁到城镇意味着身份从农民变成了居民,有许多居民都不相识,怎样融入邻里与其和睦相处,又给搬迁群众带来心理负担。四是搬迁贫困群众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稳得住、能致富”是扶贫搬迁工作的关键。部分搬迁群众在搬迁后无法像原来一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之又无一技之长,就业机会堪忧,合适工作难找,致富能力不强。部分搬迁群众反映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就业困难和务工不稳定。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建筑施工、矿山开采、餐饮服务等。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实施,不仅仅是实现搬迁群众的空间转移,更重要的是为贫困群众创造可持续的生活与生存环境。为真正实现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目标,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为此建议:   一、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党建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职责,原所在党支部要加强对搬迁点党员的跟踪管理,建立新的搬迁点党支部,在搬迁点后期管理服务工作中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融入易地扶贫搬迁点各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扶贫,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积极做好搬迁点的后续服务管理工作,以党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二、加强政策宣传解除搬迁群众后顾之忧。通过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广泛做好宣传、动员,打消搬迁群众心理负担;帮扶干部要吃透拿准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精神,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方案解释清楚。通过定期组织宣讲,让搬迁点群众学政策、学先进、学身边人、身边事,让他们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三、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管理工作。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点安置区基层设施投入力度。财政资金重点向道路、饮水、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倾斜,尽快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其创业发展增收致富。每个搬迁点基础设施要达到小区房的建设标准,路网、水网、电网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畅通,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配备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室、活动广场等,设立专门管理服务机构,专人搞好后期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安全入住、防火防灾、法律法规等知识宣传培训,认真做好搬迁群众搬迁入住、就业创业、安置点的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确保扶贫搬迁安置后续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四、加强就业创业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易地扶贫搬迁,将“农民”转化为“居民”,将农村劳动力通过政策转移成城区劳动力,这就要求必须做好后续的就业培训工作。加大财政资金在农技人员队伍建设和农村就业创业技术培训方面的投入,在农户产业发展和项目经营方面进行长期跟踪和定向指导。一方面人社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的技能培训班,大力促进劳务输出、就近就地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力度,增加就业机会。五、加强后续扶持资金投入。一是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搬迁村集体规模经营、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及农民产业园建设。二是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及其迁出区倾斜,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六、加强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和兜底工作。一是做好防止返贫和即时救助有效衔接工作,解决突发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的家庭的生活困难问题。二是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落实特困人员生活、照料护理补贴,完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制度。三是将因残疾、重病等原因造成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按照规定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关于乡村振兴中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 2020-07-17
静乐县政协委员李永成、刘立新、李亚东反映:随着脱贫攻坚全面进入决胜期,我国实现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即将迈入小康社会。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指示,再次将“三农”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与国家对“三农”工作持续高度重视相对应的依然是农村人口日益减少、土地日渐荒芜的现状。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近年来一直置身于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和“三农”近距离密切接触。面对这种现状,不由得产生一些深度思考。为此,提出农村工作意见和建议如下:一、乡村振兴要超前规划。要坚持规划引领,坚持科学规划、超前规划,紧盯10年、20年后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等各方面要素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规划。规划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文化习俗体现差异性、特色性,充分考虑行政村撤并、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等政策性因素。二、资源配置要打破束缚。要打破城乡界限,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对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切实解决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人才集中流向城市等问题。要破除城乡户口限制,松绑城市人口回归农村政策,适当出台鼓励性政策让外出的乡土人士重返家园,使城乡人口流动回归自然。三、农村耕地要严守红线。由于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大量的低产田撂荒,以及退耕还林等政策性因素,有很多土地大面积种上了用于固沙的柠条树,致使农村可耕地面积受到极大的侵蚀和破坏,在短时间内基本失去了由林转耕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耕地面积的红线保护,严守“生命田”。四、农民收入要切实保障。增加“土地收入”是切实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的必要保障。一要继续推广机械化作业,推广新型灌溉技术,改善田间道路,增加农民服务半径,提高农业生产力;二要进一步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尝试建立粮价补贴机制,科学测算农民收入,确保土地收入达到城镇居民标准;三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渐实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接轨,医保等与城镇职工同步推进。 
关于切实解决基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2020-07-17
神池县政协副主席冯建华,神池县政协委员、县福满圆绿色杂粮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林仑反映: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但离根治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疑难杂症”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基层中小企业融资更是困难重重,不少企业主纷纷反映求贷无门,在急需用钱之际得不到银行贷款。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手续繁杂、抵押和担保条件苛刻,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发育很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以及一些非正规的融资活动,如亲朋借贷、地下钱庄(所谓的高利贷)、部分典当行等,这些行业利率最低有30%最高有120%!统计显示,中小企业平均每年完成产值占到GDP的58%,同时解决了近80%的就业问题,获得银行支持发展的贷款却不足20%,这种巨大的落差是不正常的。在这种艰难情形之下,基层广大中小企业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承担高利率和巨大风险找地下融资、民间融资,解决自身发展资金问题。经济危机阶段,为了达到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目标,就必须突破制约基层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这个突出瓶颈,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贷款融资难的问题。为此建议:一、各级政府出面协调,加强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协作和信息沟通,筛选出本地正常经营5年以上的中小企业,设立一个中小企业产权交易的平台。允许正常经营5年以上的中小企业用产权质押,银行考察后根据经营状况适当给予贷款,这样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问题。为什么要对5年以上的企业采取这种办法?统计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企业如果能够正常经营5年以上,已经基本具备市场和管理能力,自身也很注重企业信誉。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构,逐步建立基层民营企业良好的信用环境和秩序。可由政府组织,中小企业局牵头,汇集商业银行、工商、经贸、司法、税务等部门,对中小企业的合同信用、质量信用、劳动信用、环保信用、纳税信用、司法信用及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信息进行全面评价,以解决在融资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也可减少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难度和监督的成本,减少交易的相关费用。三、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基层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给予中小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银行以高息补贴,即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高支出及风险溢价,从政府那里以利息补贴的形式得到补偿,而中小企业以正常的利息获得贷款。这样才能鼓励银行和中小企业获得正常发展。四、协调主要商业银行,制定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和细化银行推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各项具体措施。比如在银行内部成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制定相应的授信政策,推动与相关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
关于解决疫情期间农村学生远程教育问题的建议 2020-07-17
忻州市政协委员、经环委兼职副主任刘彩礼反映:当前,正值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关键时期,大中小学校寒假已几近结束,却因为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开学。自教育部下发《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后,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乃至大学都根据教学计划开始了网上教学,促使学生疫情期间仍然能够积极主动在家学习,以保证延期开学后不耽误学业。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网上教学事关农村乡镇,偏远地区,农村的网络等基础设施都远不及城市,一些农村低年级学生因对网络操作不熟悉,加之父母长辈文化参差不齐,因此远程教育不能顺利开展,造成学生之间受教育程度不平衡,普及度的较差。因此,加强疫情期间农村网络教育的扶持,真正确保农村学生停课不停学,是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国家虽然在近年来大力扶持农村教育,通过知识三下乡,撤乡并镇、乡村振兴等措施对农村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基数还很大,文化程度低,教育工作质量与县城的学校有很大的差距,基础教育领域内部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失衡,使得农村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尤其是村镇联校类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很难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三、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地理位置,生存环境的不足,许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城市的教育机构教学,也不愿去农村进行支援教育工作,加之支教时间长,待遇低,所需人数多,所以未曾得到有效解决,使得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而远程教育工作更是需要年轻人去普及和实践,这形成了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的局限性。四、农村地区人口主要偏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年轻一辈都向外谋生供养家中老小,两边倒问题严重,不少老人认为家中没有必要安装网络,纯属浪费,使得网络安装不到位,远程教育教学工作更是无法进行,孩子们只能坐在家中等待开学,大大拖延了教学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对农村网络的投入力度,适当拨付专用款项的基础上,在疫情期间派出网络技术人员增援农村,做好防疫的同时优先给在家学生亟需信息网络教学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家庭实现硬件配置。同时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教育局、团委等相关部门积极鼓励共青团员、学校老师组成疫情期间爱心支教团队,选择各中小学教学任务较轻的年轻教师或者通过网络招募在家的大学生组成爱心团队深入农村,进行网络远程教育辅导工作,实现软硬件相结合,让网络教学可以无缝隙的链接,让农村学生尽快尽早接受网络教育。同时,在支教工作结束后给予相应的教学补贴和实习证明,大大提高工作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二、建立临时性网络教学服务站点,分批次,分时段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减少同一时间人员密集程度,既要保证服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又要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学有所成,对疫情的防控措施也可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传达给家中长辈,充分起到一个桥梁输送的作用。三、学校根据本地实际,如部分农村地区和边远的贫困地区无网络或网速慢等情况,抓住中国教育电视台电视频道播出的有关课程和资源和北京、上海、四川、浙江等地教育部门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中小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免费向社会开放的时机,组织同学们自主选择使用学习。  
关于规范处置餐饮食品单位节前大量储备食材的建议 2020-07-17
山西省政协委员、忻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山西省委常委黄登宇反映:新冠疫情发生后,各地餐饮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分餐饮单位在节前储备的大量食品原料积压,合理规范处理这些社会餐饮积压食材应引起重视。一、节前各餐饮单位都预备了大量的食材,受疫情影响基本停止经营,除一部分消化外,还有大量的食材仍在饭店内保存,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随着气温逐渐转暖,还有保存时间过长、保存条件的不足等影响,肉类,熟食等保存不当会引发食物中毒等事故。二、各地逐渐复工复产,原食材、加工食品或半成品、外卖等经营项目进入市场,餐饮单位节前存储的大量食材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消化,食品餐饮业经营风险加大。三、疫情期间部分餐饮单位虽给一线医护、基层卡口等人员提供送餐服务,在做好公益爱心事业的同时也消化了一部分储备食材,但是其送餐服务的餐质、标识、安全追溯等环节没有严格进行把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四、近期家庭节前食材储备已经耗尽,“14天不出门”口号随着复工复产和疫情控制,市民两天购买已成常态,超市人流逐渐增多,做好食品业疫情防控的同时,更应增强市民食品安全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购买能力。为此建议:一、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对餐饮单位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不按规定销毁不合格食材的单位按法律规定进行重罚。尤其明令禁止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改换食品包装标签、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违法行为。二、餐饮单位、食品经营商户在经营前要全面开展食品原料清理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复工复业的前提。开展餐饮单位复工、经营自查活动,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给予按规定储存保管和销毁不合格食材的单位一定的财政补贴。       三、鼓励餐饮单位以食品原料现场销售、制作成品半成品、外卖、社会捐赠等方式处理积压的食材。对食材质量、保质期、生产日期及包装标识等标准要严格执行。对销售食品要进行明确、详细的标签标示,公示食材名称、产地、存储时间、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进址姓名、食材追溯和投诉电话等内容。四、对广大市民做好宣传和安全提示工作,除要求食品经营单位对食材进行公示外,对通过社区、网络等方式对食品购买、选择和识别的正确方法等相关知识加大宣传,提高市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购买能力。
关于尽快恢复口罩生产销售供应链的建议 2020-07-15
农工忻州市委主委、忻州市政协副主席高志伟反映: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斗号令,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在此防控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非常时期,口罩是人人必备的关键性“武器”。由于原有存量有限,突然用量暴增,导致供应链瞬间“断链”,许多地方不能保证正常供应。某些不良商家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更加剧了群众的恐慌情绪。为此,恢复口罩生产销售供应链刻不容缓。一、上游供应环节。紧盯口罩原料来源地生产企业,尽快恢复原材料生产和供应,切实保障生产所需。二、中游生产环节。紧盯口罩生产企业,为企业员工返回工作岗位创造条件,保障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供应,开足马力生产。三、下游物流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保障运送口罩等防疫物资的车辆无障碍通行;疏通销售渠道,优化配送方案,保障所有门店敞开供应。四、全程信息互联互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通口罩供应链各个环节。加强统一调度指挥,协调口罩供应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各地区间余缺调剂,保障供应链全程透明,综合平衡。恢复口罩生产销售供应链畅通,是当前克服恐慌情绪,增强群众必胜信念,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所在。建议各级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头等大事,尽快落实到位。
关于加强行政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属地划片统一的建议 2020-07-15
山西省原平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原平支社副主委、原平市轩煤卫生中心主任王改利反映: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积极贯彻党中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市三个社区办事处与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工作对接,社区卫生中心作为协作单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在社区卫生中心与办事处工作对接中发现存在问题:行政社区属地与社区卫生服务属地不同步。比如:沙河桥居委会隶属于北城街道办事处,沙河桥居委会属地管理包括了如国家电投山西铝业有限公司、石豹沟裕隆小区、福来小区、西梁小区、后洞小区等。但是轩煤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亦是遵循方便居民就近原则,一直为这些小区居民提供着公共卫生服务。本次疫情防控中,行政与卫生在工作对接中出现条理不顺现象,为了今后工作不留死角,建议:一.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方便群众等原则科学合理下设居委会。二.行政社区属地与社区卫生属地划分同步,便于管理。三、加强社区卫生中心环境建设,充实基层职业技术人员。
应对疫情做好复工复产企业融资保障工作 2020-07-14
山西省政协委员、 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忻州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忻州市委主委王庆荣反映:在当前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协调抓好企业融资保障工作,支持推动各类生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对此建议:一、鼓励银行机构设立防疫专项信贷资金。对还款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适当降低利率、减免逾期利息、调整还款期限和方式,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得随意下调信用评级和贷款风险分类,不得随意压缩企业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二、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所需资金保障。在疫情期间要为急需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提供足够的资金;对增加的生产运营成本各地财政应给予补助;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在中央财政贴息的基础上,各地财政再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支持;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今年新增的贷款,各地财政要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的一定比例给予贴息;各地财政要安排资金,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三、降低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成本。金融机构要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确保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业务,纳入各地再担保分险的范围,已解决小微企业疫情期间的融资困难;发挥地方技改基金作用,降低门槛,扩大支持范围,支持受疫情影响工业企业的技改融资。四、金融机构要优化业务流程。金融机构要简化授信申请材料,压缩授信审批时间,开通信贷融资、支付结算、外汇兑换、跨境人民币业务等绿色通道。五、疫情期间对中小企业税费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减免。中小企业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减征或者免征;纳税人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可以申请延期缴纳税款;中小企业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可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以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困难。
关于做好快递行业防疫工作的建议 2020-07-14
民革忻州市委秘书长王美霞、定襄县政协常委张文生反映:节后网络销售逐步恢复运营,快递行业也随之开始运行,据调研个别快递如顺风快递正月初三便开始进入运输投递。但是在疫情期间,快递的发货地点是否经过检疫、产品是否进行消毒,以及运输车辆、投递人员是否进行防疫防护等都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大量防疫用品通过微商等网络也在销售。为此建议:一、对进行网络销售的商品包括商品生产厂家、商家进行严格检疫工作。二、对微信等网络销售网店进行防疫检查,对销售防疫用品的网络商进行资质认定。三、重点对快递行业进行检疫防控,从运输、人员,投递等做好检疫和消毒。四、制定疫情期间快递行业的追溯制度,建立详细的工作台帐,确保快递运输和投递安全。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忻州市委员会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138号


政协值班电话:0350-3902013
备案号:晋ICP备18009964号-1